Welcome toGuangdong Zhongshan Mingyue Electronic Co.,Ltd official website!

Favorites| Login|Register| 简体中文| English

13824784376

市场动态 You are here:   Home新闻中心市场动态

父母怎样做好陪练
2015-10-09

第九期索奈克会告诉你:

     有的家长说了,我根本一点也不懂音乐,更不会乐器?我怎么知道孩子练得好不好,是否到位?我怎么做好陪练呢?

     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的陪练中做到三点:


一看,看姿势,孩子手的姿势是否符合老师上课时的要求。
二听,听孩子练琴时是不是练得很快。琴练得飞快,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要让孩子把速度慢下来。
三欣赏,凭家长的耳朵感觉孩子演奏得是否悦耳。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,虽然自己不会演奏乐器,但能听出孩子音不准、错音或节奏不对。这是人类对美好音乐的欣赏本能,并不需要特别锻炼。就像再不会唱歌的人坐在KTV里也能分辨谁唱得好,谁唱跑调。


      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练琴的过程中,当孩子的表现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时,就会说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控制,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话语,甚至打孩子,结果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崩溃,最后不得不彻底放弃学琴。
      袁来妈妈单位组织旅行,被导游领着在人山人海的古镇里看别人的后脑勺,所有人都对这趟旅行抱怨不已,唯有一位同事穿梭在人群里兴奋地说,“太好了,就算让我站在人堆里我都愿意,只要晚上不用我陪孩子练琴。”
     从她的话里就能听出,练琴已经不仅是孩子的痛苦,也成了家长的折磨。如何能让陪练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,我认为家长在做陪练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——孩子,一定不会尽如你的意。
       换个角度想想,正因为孩子有不足之处才能让家长体会教育的乐趣与成就。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,具有极强的自律意识,拥有主动学习意识,完美到让成年人自惭形秽的孩子,那是天使,不属于凡间。
       另外,家长们一定要清楚,陪练只是一个督促、辅助的作用。你不是专业音乐老师,你不可能教好每个动作每首曲子。作为陪练,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延续孩子对学琴那一点点的兴趣,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,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。
      你不可能越位成为孩子在家里的老师,你也不需要对自己提出这么高的要求。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琴童,对于父母陪练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。我们以孩子从幼儿期开始学琴为   例:一、针对4—6岁初学阶段的琴童,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琴童,家长在陪练过程中要在心理上做好更多的准备,孩子学琴会让你累一点、折腾一点。
      4—6岁的孩子心理上处于无自我意识状态,思维方面并无抽象能力,理解能力较差,专注时间较短。在初学阶段一些音乐理论,孩子并不完全明白,家长要先学懂。回家后在陪练的过程中,将那些抽象的乐理知识灌输到练习过程中。
     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,一个信息反复刺激六十次,才能成为终身记忆。单靠课堂上专业老师的讲解示范,对于年幼的琴童来说显然是不够的。孩子们很可能课堂上记住了,掌握了,回家后又忘了或走样了。这就需要家长不厌其烦地把老师的要求一遍一遍地反复提醒,直至孩子完全达到老师的要求为止。
      家长也不要太害怕,等到孩子8岁以后,随着自理能力的增强,家长的负担会慢慢减轻。
有的家长要说了,我重复了,一遍又一遍地重复,为什么孩子就是做不了呢?
      我们要自我检讨一下,你重复的话,到底孩子能不能听懂。学琴的过程中有很多乐理知识是纯粹的理论,如果将这些孩子听不懂的艰涩理论转变成孩子的感性认识,这其中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。
     例案:琴童元宝  琴龄1年
      元宝在学习小提琴的时候对运弓拉第三根弦la这个音怎么也做不好,元宝妈妈不停地在旁边喊:“第三根弦!不是跟你说了第三根弦嘛!为什么你不是拉第二根弦就是拉到第四根弦上去了?”
     一次不对,两次不对,三次不对……第七次第八次,元宝还是拉到第二根弦或第四根弦上,而且运弓的距离非常短,总集中在弓子中段的三分之一长度。
元宝妈妈在旁边坐不住了,在成年人看来空弦拉第三根弦多简单啊!自己都已经重复得这么清楚了,为什么孩子就是做不好呢?
     其实如果家长留心就会发现小朋友初学小提琴时使用的1/8琴,四根弦的位置非常接近,孩子的手小,控制力差,在上弓、下弓的时候碰到旁边的弦是非常正常的。总是拉不好,元宝自己的情绪也开始沮丧起来,妈妈就更火大了。陪练的家长情绪濒临发作的边缘,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位家长的隆重登场。元宝爸爸让元宝妈妈离开,也让元宝放下琴休息一会儿。他陪着儿子玩一会儿,听听孩子喜欢的儿歌。在玩的过程中元宝爸爸引诱他,“你好好学,等今年幼儿园同乐会的时候你就拉这些儿歌给同学们听好不好?”



      孩子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,元宝爸爸再来陪孩子练琴。他把元宝要拉的第三根弦定义为孩子最喜欢的小火车,爸爸认真地告诉元宝,“小火车要跑在自己的轨道上,千万不能出轨啊!声音低低的第二根弦像轮船的呜呜声,如果小火车跑到轮船的航道上就该淹死了,声音尖尖的第四根弦像小汽车的喇叭声,火车是不能开到汽车道上的。”
      把枯燥无意义的空弦变成孩子喜欢的各种交通工具跑道,为了不让自己喜欢的小火车出交通事故,元宝拉得很仔细,虽然还是会拉到其他弦上,但明显比刚刚妈妈陪练的时候有进步。
        针对运弓过短的问题,元宝爸爸确定了运弓的起点和终点,并且告诉孩子,“这是小火车需要途径的站点,起点是南京站,终点是上海站。我们要送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南京站乘坐高铁到上海去看动物,如果还没到站你就停弓就等于小火车在半道把我们丢下了,我们就去不了上海动物园了。”
    听爸爸这样说,元宝真的把运弓当成了一趟趟送小朋友去上海动物园看动物的旅程,拉得很仔细,每次运弓都很到位。
这样耐心地陪着他一遍两遍……十遍,元宝的空弦运弓总算有了进展。
这个孩子的爸爸用他的“耐心+智慧”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孩子对学琴的热情和兴趣,这比孩子今天学会了某某技巧要重要得多。
       二、针对7—10岁阶段的琴童
如果孩子从5岁开始学琴,7—10岁已经初具一定的演奏能力。家长会发现到了这个程度,就算家长主动跟在孩子后面一起学琴,也力所不及了。孩子会的,家长未必会,孩子学的速度绝对比家长更快。
      几年的学习让孩子在音乐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,也让孩子最初对学琴的兴趣和热情所剩无几。
      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费点脑子,家长要善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,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集中他们的注意力,引导他们跨过学琴中的沟沟坎坎。
     例案:琴童苏苏  琴龄4年
     苏苏学了4年钢琴,一次偶然的机会,苏苏妈认识了袁来妈妈,在交流过程中,苏苏妈吐露了孩子学琴的种种问题。用苏苏妈的话说,已经学不下去了,只不过觉得就这样放弃实在太可惜了。我决定跟苏苏做了一次平等的交流,在交流之前我做了这样的开场,“苏苏,你10岁了,阿姨觉得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,我们可以像成年人一样谈一谈,你觉得呢?”苏苏觉得自己被当成大人来尊重,立刻打起精神和我认真地谈起来。通过那次聊天,我发现苏苏其实不是对学琴完全没有兴趣,提起六一儿童节她给班级合唱比赛伴奏,她还是饶有兴趣的。如果说她对学琴有厌恶的情绪,更多的来源于每天晚上妈妈陪她练琴的时候。知道孩子厌恶的起源,苏苏妈邀请我和袁来爸爸一起去家里,观摩一次每晚例行的“地狱1小时”——这是苏苏为每晚练琴时间起的别名,苏苏妈提到这儿就觉得孩子对学琴算是彻底没戏了,我倒觉得这孩子挺有想象力的。



        在观摩过程中,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。首先,苏苏练琴的地点有问题。
考虑到房间大小的问题,钢琴被放在了客厅,每天晚上苏苏要在客厅练琴。而这个时间段爸爸在客厅看新闻,时不时还去厨房拿杯水,翻翻报纸什么的,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
我提出了这点,苏苏爸有意见了,“我觉得就得给孩子人为制造一点影响,不能全家围着她转,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几个孩子挤在几平米的小屋里,不照样学出来了。”“我们小的时候”——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提这句话,总觉得现在的环境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了,为什么孩子却不如自己小时候优秀?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?这种语句对大人来说是感叹,对孩子来说仅在作文本里才会提及。时代在变,环境在变,不要把现在的孩子硬生生地投射在从前的年代里,这根本是不现实的想法。
       你跟孩子说,为什么你要吃这些垃圾食品,我们小时候不吃不也活过来了嘛!拜托!你小时候根本就没有垃圾食品,你当然不会想吃。没有诱惑,就不会有欲望。孩子在那边练琴,你在这边看电视,这代表什么?你不重视他,不欣赏他,不尊重他付出的努力,那孩子当然不会好好练琴。发现的第二个问题,苏苏妈妈吝于表扬。苏苏在反复练习一个技巧的时候,妈妈总是说你这里做得还不够,那里做得也不行,看不见孩子的进步,只看到孩子的不足。苏苏越练越没信心,越没信心越不想练。家长要在孩子每次做对的时候告诉孩子,“不错,有进步!这里弹得比上次要好,跟你上周比好多了。”表扬的时候要注意语气,要有感情,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你在夸奖他。这样的表扬就是对孩子练琴效果的反馈,让他知道什么是好,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。你一味地说他怎么怎么不好,他当然会不高兴,对练琴会失去兴趣。

     一个好的陪练陪孩子练琴一个小时往往口干舌燥,因为话讲多了,嘴巴累死了。但如果家长能坚持一段时间,相信孩子一定会有进步的。我在观摩中发现的第三个问题是,苏苏妈妈太过情绪化。孩子在练琴中遇到问题,自然会比较沮丧,孩子已经出现负面情绪了,家长比孩子情绪还糟糕,这让孩子还怎么练下去?成年人比孩子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,所以家长首先要要求自己,在陪练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的情绪,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流露不耐烦、易怒、失望。当孩子的表现迟迟达不到要求时,当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,不要粗暴地责骂孩子。



客服一 客服二